燈桿屏:讓食品安全走進群眾生活,筑牢“菜籃子”防護網
清晨的農貿市場內秩序井然,市民在攤位前仔細挑選生鮮食材。不遠處的燈桿屏正在播放食品安全科普宣傳動畫,內容圍繞“農藥殘留超標蔬菜辨別方法”展開,吸引了不少群眾駐足學習。這種貼近生活的宣傳形式,讓食品安全知識滲透到群眾日常采購的各個環節。
食品安全是重大的民生工程、民心工程,“菜籃子”安全更是直接關系到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。近年來,我國不斷強化從田間到餐桌的全鏈條監管,筑牢食品安全防線。在此基礎上,如何讓安全理念真正融入群眾生活、提升全民食品安全意識,需要創新傳播方式。遍布城鄉街巷的燈桿屏,正成為連接監管部門與基層群眾的重要信息橋梁。
在居民區集中區域,燈桿屏持續滾動播放轄區內商超、農貿市場的食品抽檢結果,合格商戶名稱與檢驗結論清晰并列,為群眾采購提供明確參考依據。這種公開透明的信息發布機制,既強化了市場主體的責任意識,也讓群眾切實感受到食品安全監管的實效。
傍晚時分,社區廣場周邊的燈桿屏及時更新應季食材安全指南,通過市場監管人員現場演示的形式,講解海鮮等食材的正確儲存方法,明確“夏季海鮮冷藏溫度需低于4℃”等關鍵要點。過往群眾紛紛駐足觀看,不少人用手機記錄相關知識。這種“觸手可及”的科普模式,有效將食品安全知識從傳統宣傳載體延伸到群眾日常生活場景中。
從農貿市場周邊的實時提示到社區街巷的科普宣傳,燈桿屏憑借其貼近性與靈活性,成為食品安全知識普及的重要載體。通過將專業監管與生活化傳播有機結合,引導群眾從“被動知曉”轉向“主動參與”,讓“菜籃子”承載的不僅是新鮮食材,更是實實在在的民生保障。守護群眾“舌尖上的安全”,需要持續創新傳播手段,讓食品安全防線扎根基層、融入生活,為群眾構建更加堅實的健康保障。